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得到了宛、叶的土地,增强了它们的国力。现在薛公又组织三国军事行动,一旦取得胜利,结局还会是“强韩魏”。齐国不仅捞不到一分的好处,魏、韩两国在“南无楚忧,西无秦患”,两个旧日的敌手已不构成威胁的情况下,“必轻齐”,肯定不会再把齐国当回事。那时三国联盟名存实亡,搞不好魏国跟韩国又会跑去联合秦国,反过头来对付齐国,那样可就危险啦。
怎么防止这种危险呢?
苏代的办法是,薛公应抛开受关押屈辱的心理阴影,重新跟秦国和好。派人去告诉秦王,他不是真的要搞垮秦国,因为那只会让魏、韩得利。齐国现在的进攻,只是想让秦国释放楚怀王。齐国当然不会平白无故跑来做善事,它还是要叫楚国割让东地作为酬谢。用一个楚怀王换和平,秦国必定愿意;楚怀王能够自由,就算损失了东地,为对抗秦国也只有和齐国交好;齐国本身得到了惦念许久的东地,跟楚国恢复关系,没被削弱的秦国仍然是魏国与韩国的威胁,它们只能继续依赖齐国,齐国的强势地位不是更加巩固了吗?
在描述这般诱人前景的时候,苏代好象只是随便地说了一句:“君无攻,又无借兵食。”
您不继续进攻秦国,也就不必要别人供应军需啦。
聪明过人的薛公根本就没听出来,这句话才是苏代的真实目的。
在《史记》和《战国策》中,薛公对苏代建议的反应都是一个字:“善。”并立即照办,西周因此得以免受齐国的勒索'4'。
那些给司马迁和刘向留下这种记录的古人,多半都喜欢夸大拔高说客的作用,恨不得把他们的计策说得件件成功,前文所述《战国策·齐策三》对苏秦东地献计的记载就是这样,但可惜都不合史实,这一次也是如此。即使薛公确实采纳了苏代的计谋,也显然没能成功,因为其中的关键人物楚怀王从来就没按照苏代的方案被秦国释放。
也许秦国想过要放掉楚怀王,但它无论如何都作不到了,原因很简单,倒霉的楚怀王偏在这个时候死了。
在病床上支撑了一年之后,楚怀王终于告别了让他彻底绝望的人间。
失去了楚怀王的楚国更加走向没落。子兰虽然没作成君王,但他跟母亲郑袖在朝野中结交的势力显然已不可小视,连楚顷襄王也不能不心存顾忌,结果他不但没有疏远这个想跟自己争权的弟弟,反倒让他取代昭雎当上了令尹。亲秦派彻底占了上风。屈原对此极为不满,子兰便在楚顷襄王面前诋毁这位仅存的君子,终于使屈原被彻底赶出政坛,流放到南边的偏远蛮荒之地,在颠沛流离中度过孤寂和痛苦的余生。
至于西周是否摆脱了齐国的搜刮,后人已不能知道。也许薛公这时顾不上再去逼迫西周,因为他必须应付一个突发事件。
燕国向齐国进攻了。
五。人选择了战争,战争又会逼人作出选择。
公元前296年,燕国军队向齐国射出了复仇之箭。
燕国选择这时跟齐国开战,据苏秦后来的说法,是因为燕昭王听信了两个大臣的意见,这两人一个叫田伐,一个叫缲去疾。他们的看法想来也无非是,齐国连续三年大规模用兵,军力民力都十分疲乏,趁此机会发动攻势,至少可以起到削弱齐国的效果。
但是齐国纵然疲乏,也不会仅仅因为三年的战争就斗不过燕国。虽然在燕昭王的有效治理下,燕国逐渐走向“殷富”'5',百姓富裕,国力日增,可要跟齐国相比,实力差距依然很大。在内功还未修炼成熟的时候,贸然向齐国发力,燕昭王就没考虑过可能的风险?
当然不是,根据《战国策·齐策二》提供的线索,燕国此番出兵很可能事先跟秦国打过招呼,说不定就是由秦国来策动的,意图是仿照公元前312年时魏、韩攻楚救秦的套路,用打击齐国后方来解救秦国此时在函谷关前的危局。秦王和魏冉可能也向亲戚燕昭王作了某种许诺,在这种前提下,田伐和缲去疾才积极进言,鼓动冒险行为。
正因为如此,当齐、燕军队在一个叫权的地方开始大打出手的时候,魏冉才会跑到赵国去,要求赵军协助燕国对齐国作战。这可能就是他和秦昭王当初对燕王许下的诺言,有了这份承诺,燕昭王才敢那样冲动。
赵国这时对中山的战争应该正接近尾声,有力量腾出手来作别的事情。见魏冉亲自来访,想想三年来对盟友的困难坐视不管,君臣上下或许觉得有所亏欠,能通过打仗在齐国那里讨些便宜也不坏,所以爽快地应允了秦国的要求。
燕国跟齐国间的战事日趋激烈,身为燕国派遣人员的苏秦,这时候在干什么呢?
对这场战争,苏秦肯定是不赞成的。多年以后,燕国实力已比现在增强许多,积极地筹划攻击齐国,那时的苏秦仍旧反对轻易与齐国交兵,这时他的态度就更应如此。但事态的发展是不由他来作主的,他唯一的选择只能是“拜辞事”'6',也就是结束做燕国卧底的工作。
“辞事”之后,摆在他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是回燕国去,一是留在齐国。
回燕国的前景其实并不吸引人,在齐国这五年,苏秦没有任何出色的成绩,尽管他后来夸口说,五年里“齐兵数出,未尝谋燕”'7',但齐国之所以不侵犯燕国,除了它要尽全力攻打秦国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直到这次战争前,燕国都表现得很恭顺,没给它找麻烦。这么做无疑是燕王的决策,苏秦在其中即便有所贡献,也不会很大。以这种一无所成的样子回去,燕昭王还有其他大臣都不会给他好脸色。实际上据苏秦日后回忆,他的“辞事”就让燕王“怒”'8'了一回。
如果留在齐国,苏秦的未来理应比回燕国光明得多。他已经被委任为齐臣,彻底舍弃燕国,在这里继续混下去没什么不可以。虽然在楚国东地上失算,但这三年他必定在努力赢回别人的好感,从后来的情况看,至少齐湣王对他的态度非常的友善。何况大哥苏代也会帮助他,就算不能有大的发展,继续过舒适的生活应该没有问题。
然而苏秦最终的决定却是,回燕国去。
苏秦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今天的人只能猜测。也许是他看到,虽然讨得了齐湣王的欢心,但在齐国的大臣们眼里,自己仍不过是一个燕国使者。如今齐燕交恶,对他的疑忌、毁谤只怕是免不了的。虽然不见得会把他怎么样,但他又何苦在这种不信任的氛围里周旋纠缠,还不如一走了之。
于是他走了。不知道当年他陪送来的那位质子是否也跟着返回燕国,或者早就以别的理由回家去了。不管怎样,齐国好象都没有为难他们,大度地任其来去自由。
齐燕边境正是战乱之地,苏秦很可能是从赵国绕道回到燕国的。可能就在他途经赵国的时候,薛公也派一个说客来到了这里。
薛公一定在别的诸侯国里布置了间谍,所以他很快就从邯郸的情报网那里得到了赵国要出兵帮助燕国的消息。这不能不令他担心,齐军主力陷在函谷关,一时难以脱身,留在国内的部队大概只够应付燕军,如果赵军加盟燕国阵营,齐国一身迎战两个大国,真的可能会吃不消。
薛公毕竟不是等闲之辈,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就想出了办法,当然也可能是门客中有人献策,这人说不定就是眼下他派到赵国的说客,名字叫魏处。
魏处来到邯郸没有去拜见主父与赵王,也没去见相国肥义,而是去找了李兑。
《战国策·齐策二》中说魏处见的人叫李向,其他史料都没见到这个李向的事迹,应该是李兑名字的笔误。
李兑这时肯定已经是赵国官场的一线明星,因为一年后他就将用武力改写这个国家的历史。从这一点看,赵国的军权可能掌握在他的手里,这才能解释魏处为何直接来拜访他。
'1''2''4'《史记·孟尝君传》
'3'《史记·楚世家》
'5'《史记·燕召公世家》
'6''7''8'《战国纵横家书》
第十四章。风云难测
生长于孤儿院的少年刘翰和几女探险时偶得怪果奇蛇致使身体发生异变与众女合体并习得绝世武功和高超的医术为救人与本地黑帮发生冲突得贵人相助将其剿灭因而得罪日本黑道。参加中学生风采大赛获得保送大学机会。上大学时接受军方秘训后又有日本黑龙会追杀其消灭全部杀手后又参加了央视的星光大道和青歌大赛并取得非凡成绩。即赴台探亲帮助马当选总统世界巡演时与东突遭遇和达赖辩论发现超市支持藏独向世界揭露日本称霸全球的野心为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而在颁奖仪式上其却拒绝领奖主人公奇遇不断出现艳遇连绵不...
一个一无是处的,被认为是废物和白痴家伙,把灵魂卖给了恶魔,能换取到什么?美色?力量?财富?权力? 颠覆这世界的所有规则吧,让我们遵寻着恶魔的轨迹 ...
地球少年江云卷入了一个神秘的超凡世界之中,获得了超凡之力,并且开始在地球以及一个个超凡世界,开启了自己追逐巅峰的超凡旅程。(ps已经完本异世之虫族无敌神卡神魔系统神魔无双机械神皇)...
从农村考入大学的庾明毕业后因为成了老厂长的乘龙快婿,后随老厂长进京,成为中央某部后备干部,并被下派到蓟原市任市长。然而,官运亨通的他因为妻子的奸情发生了婚变,蓟原市急欲接班当权的少壮派势力以为他没有了后台,便扯住其年轻恋爱时与恋人的越轨行为作文章,将其赶下台,多亏老省长爱惜人才,推荐其参加跨国合资公司总裁竞聘,才东山再起然而,仕途一旦顺风,官运一发不可收拾由于庾明联合地方政府开展棚户区改造工程受到了中央领导和老百姓的赞誉。在省代会上,他又被推举到了省长的重要岗位。一介平民跃升为省长...
一个被部队开除军籍的特种兵回到了都市,看他如何在充满诱惑的都市里翻云覆雨...
前世孤苦一生,今世重生成兽,为何上天总是这样的捉弄!为何上天总是那样的不公!他不服,不服那命运的不公。自创妖修之法,将魔狮一族发展成为能够抗衡巨龙的麒麟一族,成就一代麒麟圣祖的威名。...